“对阴极铜表面质量,要多用眼睛认真观察,用手去细摸和感触,再根据表面纹路和长势情况,判断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控制好添加剂的加入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7月23日,在五矿铜业(湖南)有限公司电解厂,全国劳模陆珍松在电解槽面上对新带的徒弟钟淇任手把手传授操作技能。
陆珍松是五矿铜业(湖南)有限公司电解厂生产调度员。今年4月获评全国劳模后,他主动向公司提出申请,参与劳模师徒结对活动,并与钟淇任、廖斌、刘艺城三位青年职工签订“匠心传承·人才强企”师徒结对协议,帮助青年职工成长成才。
“师傅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要求我们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探讨,还要撰写好课题论文。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养,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都得到明显提升,收获满满。”陆珍松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能,让徒弟钟淇任的技能成长迅速,很快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
对陆珍松来说,刻苦学习钻研是他30多年的不懈追求。在入职五矿铜业(湖南)有限公司前,陆珍松曾是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康家湾矿井下风爆工。沉重的风钻机、潮湿闷热的环境、巨大的噪声和粉尘,让他在艰苦的井下作业条件中磨炼出了坚强意志。
在一次打天井作业中,面对排眼难题,陆珍松咬牙坚持10个小时,成功完成打孔任务,取得很好的爆破效果,赢得了同事称赞。他潜心钻研风钻技术,成为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创新能手,被称为地层深处的“金刚钻”。
2015年,陆珍松转行至五矿铜业(湖南)有限公司电解厂。面对全新的炼铜领域,他没有丝毫退缩,从零开始学习铜冶炼电解精炼技术,每天坚守现场进行生产协调和工作调度,及时掌握各种生产数据。
在电解槽面,他专注于控液位、测温度、观察阴极铜长势,与团队成员反复摸索实践,创新总结了“槽面精细化管理操作法”,严格控制液位,确保液位精准到窗口下25—30毫米,并严格把关阴极板二次清洗流程,在“二周期六天时”增加一次对上沿粒子的清理作业,大幅减少上沿粒子对表面质量的影响。换装作业时,槽内不合格阴极板做到及时剔除,针对间距调整不好的,及时进行纠偏。采用先进操作法,生产指标大幅提升,公司阴极铜电流效率从2020年的98.49%提高到2024年的98.87%,A级铜品级率从98.9%提升至99.13%,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阴极铜产量从11.49万吨增至12.92万吨,即使遭遇大修,产量仍逆势上扬,成为支撑公司年度利润破亿的“硬核力量”。
令陆珍松印象深刻的是,2024年中国五矿重点管控项目电解挖潜改造提升项目建成。为确保该项目投产一次性成功,他连续57天坚守工作岗位,和团队出色完成15000余米管道的12路管线一次性试压合格,180个电解槽一次性试漏合格。在10260块单重达80多斤的阴极板装槽工作中,51岁的陆珍松冲锋在前,和团队成员一起抬板、装板、校板,每天弯腰数千次,仅用8天便完成阴极板装槽任务,助力项目提前63天竣工,产出了第一批合格阴极铜,助力公司年末增产7964吨、增收4.9亿元。
从井下巷道到电解槽面,陆珍松工作场景变了,但不变的是扎根一线创新创造的匠心。“作为一名铜业匠人,我的责任和使命是用双手打磨工艺、用匠心守护质量、用担当书写忠诚,努力培养更多能工巧匠,为企业高质量注入工匠力量。”陆珍松说。
(湖南工人报全媒体记者 王桂平)
金勺子配资-金勺子配资官网-配资知名炒股配资门户-股票配资学习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